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

『ヨーロッパの食事の時間』(歐洲飲食之旅)譯介之一:〈寫在卷首〉

山本 ゆりこ著;蔡 麗玲 譯

途中,貪吃的我,往往一整天都耗費在飲食上面。每天吃完豐盛的早餐,上午就前往市場探視一番,接著「周遊」超市:不只一家,大、中、小,各種規模的超市,一間逛過一間。隨著店家不同,販賣陳列的商品也稍有不同,因此我會到處探訪,選購看起來好吃的食品,以及各國獨特的物產,當作送給自己或者饋贈友人的伴手禮。

逛著逛著,又到了午餐時間。午餐我通常吃一些該國特別的輕食[1]小餐,或者推開當地café的門扉,進去跟外文菜單艱苦交戰數回,點選像是該國餐飲的品項。午後,比起去觀光勝地,我寧願去逛街上的麵包店、糕餅舖、食材行、民間藝品店、食器行、骨董店之類的,舉凡跟料理或食物有關的店面,我都會一探究竟。此外,對於當地茶館(tearoom),則預先檢索贏得好評的店家,再前往品茶、享用點心。午茶的時間緩緩流逝,回過神來,已然晚餐時分。晚餐,照例是預約吃得到家鄉料理的餐廳,心滿意足地享用該國的味覺與氛圍。吃到美味的料理或甜點,翌日迅即前往書店,尋找食譜。就這樣,回首一看,意識到旅途的一天確實都耗在「吃」的方面了。
 
對我而言,旅遊的欣喜悅樂在於跟美味的東西相遇、透過「食」之一端,觀察、比較歐洲各國文化的差異。整個歐洲大致可分為吃肉的國家、吃魚的國家、麵包或起司種類繁多的國家、使用特殊醬料的國家……,不同的國度裡,都各自隱含著飲食文化的奧祕,味之不厭、觀之無倦。希望藉由這本小書,能與讀者分享我在歐洲旅途上曾經度過的寶貴時間。(約580字)  

附記


淳久堂包書紙
日語原文取自:山本ゆりこ『ヨーロッパの食事の時間』(歐洲飲食之旅)(ピエ・ブックス200810月初版第1刷)全書序文「はじめに」這本書是我在20108月的日本旅行中,於淳久堂書店京都BAL店購得的隨筆集(定價1,680円+消費稅),由山本ゆりこ女士所執筆。全書筆調穩定而均勻,由料理專家的學養與歷練撐持其間,歐洲餐飲的相關知識與見聞,予人豐富而不矜誇的印象;讀之愈久,愈覺佩服。本序僅數百字,卻充分傳達出作者身為料理研究家,在長年累月的外國生活與旅行當中,對於異國餐飲那分鍥而不捨、渾然忘我的研究精神。我想,這就是「癡」,亦即對於生命的熱情,相當具有感染力


[1] 日語「軽食(けいしょく)」一語,意指輕淡簡單、便食用的餐點。中文可譯作「點心」、「輕淡飲食」、「小吃」、「快餐」、「便餐」等,英文可作“light meals

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

飲‧食三昧

津田晴美 原著;蔡麗玲 譯

 1. dining   吃得規矩而且正確


我是從小被教導「不要分喜歡.不喜歡,什麼都要吃」長大的。父母這麼說,學校的老師也這麼說。就某種意義而言,這是正確的;但在另一方面,也是錯誤的。

 「什麼都吃」若是為了營養均衡,的確是對的。在糧食缺乏的時代,如果什麼都不吃,兒童就會營養失調,因此學校開始供應營養午餐。在那種時代,不管喜不喜歡,一點也不剩地吃下去,就等於「吃得正確」的意思;儘管午餐的每道配菜味道都不好,還是忍耐著吃下去。吃著吃著,味覺的發展上就完全走偏方向了。

先前的文章曾寫過,我在法國葡萄酒、起司、巧克力和奶油之類的領域中,有許許多多的衝擊與震撼,在日本食物中同樣「不可思議」的味覺,則來自於營養午餐。我會含糊化約地告訴別人,這是世界的味覺,配合日本人的味覺而調整過的東西哦,反正不知道是什麼東西,也就不分喜歡不喜歡,一邊說著「原來是這種味道啊」,一邊吃下去。

 現今,日本在物質層面日漸豐富了起來。各種季節,都有生鮮食品陳列在店裡。然而,日本人的味覺還停留在供應營養午餐的年代。那個時代,化學調味料的徹底普及,適巧與日本的農業政策配合一致。沒有味道的蔬菜就加美乃滋;用摻雜生長激素的飼料養育的肉類和魚,則以甜辣醬或番茄醬蓋過臭味。滋味繁複的各種調味醬料紛紛上市……

最近二十年是輸入品的全盛時代。大家都能吃到世界各地的料理,固然是一件好事,但是家庭當中的味覺,依然是倒立置放的大瓶美乃滋在主導著:啾的一聲擠出來,不管什麼料理都能沾著吃;有的小孩連米飯也加美乃滋──彷彿中了毒一樣。找遍全世界,也沒有餐食如此遜色的國家吧!每當我看到這種光景,思緒都不免暗澹下來,因為家庭中的飲食正是左右日本兒童之味覺的重要因素啊!反之,兒童的味覺也決定了日本的未來。正因如此,所謂「食的文化」並非為了少數美食家的講究,而是為了一般家庭的飲食生活品質而揭舉的詞語。

首先,大人應該規律地吃有益身體的餐食;然後,也讓孩子們規律地吃有益身體的飯菜。

並不是希望大家去法國學做料理或學當侍酒師,也不必正式地學習餐桌禮儀──平常的生活並沒有那麼「正式」,突然在餐桌上要中規中矩,也太滑稽了一點。簡單要求孩子就好:

別用手肘撐著桌面吃飯,飯菜會灑出來的。
嘴裡含著東西時不要說話,食物可能飛散到別人那兒。
吃飯時別叱責或碎唸,他們會吃不下飯的。
咬東西不出聲,喝東西不砸嘴舔唇,聲音會讓人不愉快。
吸到一半的麵條不用牙齒咬斷,連你的戀人也會望之卻步。
不要伸出手去拿別人面前的菜餚,那很失禮;跟別人說「我拿不到,請幫我拿」就好。
不要一次拿取太多食物,再續盤就好。
對吃的東西,不可輕率簡慢,因為世上還有很多人沒得吃。
還有,大人要好好地學習筷子的拿法,再教導小孩。因為我們是日本人。
最後,記得稱讚食物的美味,致予謝意。做菜的人會很高興的。

這些,全是理所當然的事呀。只要把持住,不論參加怎樣的餐會,不管吃什麼,都不會出醜。不論在日本還是國外,誰也不會再提醒你這類基本禮儀。如果父母親沒教,只好靠自己摸索、體驗:若是別人的行為讓你不愉快,你也不能做同樣的事;這道理應是萬國通用的。(約1,200字)

2. drinking  從容品嚐美酒


在酒的領域中,價值感的高低隨著飲用的方式有所不同。例如,與料理一起享用的酒,就不適合一路暢飲到醉;量少,價格貴一些也無妨。酒這種不可思議的飲品,能讓好吃的佳餚更具風味;因為有酒,未曾嚐過的料理,也令人躍躍一試。有了酒,難吃的菜餚就無法再讓你心動。

心情舒坦時,與酒欣然醉去;情緒低落時,肝臟深處彷彿沈積著殘餘酒渣。心情痛苦時有人會喝酒,我卻不──我的個性是:刺痛的心情無法用酒摻和、敷衍過去,我會在清醒時咀嚼那分辛酸。有人藉著酒力,吐露平常無法言及的事情;我寧願喝咖啡,腦中啪的一聲,提振起精神來跟對方傾談,絕不借酒發言。但在度過困難之後,有時會喝個酒,寬解一下情緒。

也許,有人會說我這種人缺乏中間地帶、不解風情;但若要我掩飾心情,或者讓複雜難解的情緒隨著酒杯湧入心懷,也不適合我的個性。風情,可以往別的面相去追求;酒的領域中,我只希望保持完整的優雅與從容。

午後,在野外,夕陽微傾,燦亮一天的太陽開始褪色,珍重日影,我會喝上一杯啤酒。大白天的,女人在咖啡屋點酒喝,會讓人覺得輕浮──日本人依然有這種看法──但被認為些許不謹慎,或輕度酒精中毒的小酌,卻是恰到好處的。

前陣子,比約定晚餐的時間早了一點到達,就在餐廳前面的café叫啤酒來喝。我想喝黑啤酒,問侍者:「冰過的嗎?」他彷彿洞悉我的心意,立即笑著回答:「我拿沒冰的來」。東京咖啡屋的服務變得機靈,是一樁好事;這種咖啡屋一多,即使上了年紀,都會生活依然樂事居多。

端來的黑啤酒微溫,像牛奶般泡沫湧起,甘甜芳香,不需要任何佐酒小菜。我從容不迫地啜飲著,在夕陽下的陰涼之處放鬆自己,就這樣眺望街景,度過了聚會前的一段時光。心想著:聚會時若能好整以暇地出現,即使稍微遲到,對方也不會在意吧!時間的光影就在眼前緩緩流逝了。

真正對紅酒的美味開眼的那天也令我高興,好像突然變成大人一般。葡萄酒的澀味、酸味,還有所謂的「深度」,同時在口中調和纏繞,真是一種芳香馥郁、不可思議的紅黑色飲品。我誠惶誠恐地舉起酒杯,飲入口中,起初嘴裡好像殘留著什麼;再飲一口,開始有點喜歡,舌頭也漸漸習慣了。這時,吃下一口佳餚,沒想到那紅黑色液體複雜的味道更令人眷戀了。此外,盛裝的高腳杯也為紅酒賦予一種特別的質感:水晶杯或細腳杯會優雅地映出飲用者的身影;一邊享用美食一邊品酒的情景,真是令人神往啊!

附帶一筆,三十五歲那年,我開始覺得葡萄酒美味。在那之前我不喝酒;或者說我還不懂什麼料理比較適合酒;至少在那之前我不吃生魚。三十五歲之後,於公於私訪問歐洲的機會增多,我連香檳酒的奧妙也都能體會了。回想起來,酒還是應該優雅地喝才對。如今,晚餐時我都會先喝點什麼酒,量不必多。喝完酒,看著澄淨的空杯,心裡總會湧現一些特別的感受。(約1,100字)

3. dieting 咀嚼適合自己的


貓狗一旦在人類身旁生活久了,也會得到相同疾病。都市貓狗得病最多的是異位性皮膚炎和花粉症之類;全國各地貓狗,也因與人吃相同食物,還有運動不足的關係,會有齒槽膿溢、腰痛,以及普遍的肥胖現象。最近,不知是人們覺得胖嘟嘟的動物看起來很可愛,還是把牠們誤看為布娃娃,大家似乎對於肥滿一事都失去抵抗力了。

現代人一聽到「管教」或「節制」之類的詞語,就頭痛萬分,別說無法要求小孩或寵物,就連對自己,也很難限制什麼。

對速食(fast food)與甜食亳不設限,以致贅肉上身的人,突然下定決心要減肥,方法之一就是把迄今的食量驟然減半,甚至更少。這單純是減法,減少攝取卡路里的方法,任誰都能理解。用這種方法的確能夠看到瘦身的成果,但風險也不小。特別是有些女性因而貧血或生理不順,或者年紀尚輕就骨質疏鬆,後來的人生也為此披上一層陰影。

「速食」顧名思義就是迅速入手、不多咀嚼就能吞食,或是容易消化、立即轉變成能量的食物。相對地,「慢食」一語也隨之浮現了。所謂「慢食」指花費時間製作食物、細嚼慢嚥、慢慢消化;食物轉變成能量的時間也相對拉長,換言之,進食的所有過程都以慢步調完成。

因肥胖而煩惱的人請一定要試行由「速食」切換成「慢食」,光是這樣,相信很多人不必辛苦節食也能減輕肥滿的程度。周遭的人,包括我自己,年輕的時候都在攝影現場忙著工作,無法從容進食的日子累積下來,練就一身「快食」的功夫。久違一些年月,與當時的朋友重逢,大家面面相覷,說:「咦?你也……?」「我也是!」其實我也對自己改以糙米為主食,感到十分驚訝。與其說是為了想瘦,還不如說是想養成從容咀嚼食物的習慣吧!

糙米飯若是快速咀嚼,一定會感到痛苦。昔日好友們似乎都嚐過那種痛苦滋味。糙米飯不經過充分咀嚼就吞下,一團團湧向胃袋,會像胃痙攣般疼痛;其後再衝擊到腸,使得整個肚子脹氣,動彈不得。經歷過這種痛苦的人,不妨從頭調整起。咀嚼會造成下巴疼痛;只用一邊牙齒咀嚼會導致頭痛,記得用兩邊牙齒均等地咀嚼。這些都算是咀嚼的練習,對身體也有正面作用:首先,下顎的扭曲因此矯正過來;其次,脖子的皺紋逐漸淡去。

一旦察覺糙米的美味,從前無法戒除的奶油食品和美乃滋等會在齒頰之間迴旋盤繞的食物,將不再覺得可口,因為你的味覺已經改變了:光是想像奶油或美乃滋在口中緩緩滾轉,只會感到非常噁心。甜食的情況亦然。只是主食改吃糙米,許多人已經從漫不經心的粗率飲食當中脫離出來。

我原本就留意飲食,矯正「快食」的作法是每週一次把主食改成糙米,很快就有成效,我最近吃飯的步調已經相當從容不迫了。慢慢地吃,不論肚子怎麼餓都不致過量;不經意間吃太多,與肚皮發脹相伴的罪惡感也未曾出現過。如今,我真的「無事一身輕」了。(約1,100字)